应用详情: 自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起,拥有实证的中华文明史就被定格在了距今4000多年前。牛河梁遗址的测定结果,直接将这一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。用苏秉琦的话说,这是“东方文明的新曙光”,是“中华文化的火花”。面对牛河梁遗址必然会引发的重要学术意义和社会影响,苏秉琦甚至还在1985年5月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上,提醒大家要注意一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大讨论即将开始。
不难发现,申报地铁对城市人口的要求便是以城区人口为衡量指标。这也很好理解,只有城区人口足够多,地铁的实际使用率才会高,人均建设和运营成本才不会那么大,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就更大。。
-----主要功能------
“牛河梁遗址发现之后,的确起到了一个作用,就是把整个讨论往前推了一步。”面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郭明对牛河梁之于四十年前那场讨论的意义如是说到。其实早在1931年,李济在谈及山东城子崖发掘的意义时就说过:“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。”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“中原中心论”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,即使有诸如良渚文化的发现,也被视为龙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。直到1981年,苏秉琦的“区系类型”说的正式提出,才以“满天星斗”的格局打破了原有观念。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,1986年考古学家严文明也提出了“重瓣花朵”说,在承认各地区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,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“分层次的向心结构”。几乎与此同时,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提出了“中国相互作用圈”,指出各文化区平等独立又紧密联系,共同形成了“最初的中国”。 这是一趟极为艰难的跋涉,在后来的调查报告中,梁思永回忆道:“这惨黯的境况不但使我们精神感受极大的打击,并且增加了许多行旅的困难。一路上人食、马草、饮水、燃料、宿息的地方没有一天不发生问题。此外再加上贼匪的出没,气候的寒冷,冰雪的阻碍,白昼时间的缩短,我们的行走止息完全受了环境的支配,没有丝毫的自由。”纵使如此,他却没有动过一丝放弃的念头。早在20世纪初,位于赤峰东北郊英金河畔的红山就引起了国外考古学家的关注,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和法国学者桑志华先后到此进行过考古发掘,发现了80多处史前文化遗址。在哈佛时,梁思永仔细阅读过二人的调查研究论着,对该区域关注已久。~
------创新亮点----
除了石砌的建筑址,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形制各异的彩陶器,以及前所未见的人体陶塑像、双龙首玉璜、绿松石鸟形饰件。郭大顺意识到他们所捕捉到的分明是文明的信息,于是在年底普查总结汇报会上,他试探性地提出了东山嘴遗址与史前祭祀和文明起源的关系,这也是他第一次将红山文化与文明起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。~
《今夜的情诱惑uncut》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,蜘蛛山、夏家店、药王庙、金龟山、富河沟门、南杨家营子、西水泉、三道湾等一系列遗址被陆续发掘,不断丰富着红山文化的内涵。不过,在当时考古界的普遍认知中,中华文明的源头仍在于黄河、长江流域。“红山文化虽然发现得很早,但是大家对它的印象还是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,可能受了中原的影响,但本身没有很发达。”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、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之一郭明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说。